马云,不懂电脑,不懂管理学,不懂广告,也不许公司做广告,不高薪聘人,对新进的员工还减工资。但他却能自信地喊出“天下没有人能挖走我的团队”。而对于自我的评价,他又特别谦虚,“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这个奇怪的人,如今的身份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旗下网站包括阿里巴巴、雅虎中国、淘宝网、支付宝等。马云有一句名言:“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
因为工作关系,记者曾有幸专访过多位知名人士。但阿里巴巴的马云,绝对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位。7月1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视听中心,与演播室一条过道之隔的贵宾休息室里,正等着节目开录的马云身着蓝色西装,一副棋定神闲、悠然自得的神情。他总是面带微笑,对谁都特别和气。尤其一双有些深陷的眼睛,不大,却闪烁着聪慧的光芒,似乎在告诉每一个想了解他的人——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考1分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西子湖畔长大的马云,或许是得了这湾湖光山色的滋养,举手投足间都透着机灵。但就是这个如今在电子商务界顺风顺水的机灵鬼,却从小功课就不好。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高考考了三次。
高考失败,弱小的马云做起踩三轮车的工作。他说:“我大愚若智,其实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你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
数学是马云最头疼的科目——中考31分,第一次高考1分,第二次19分。
“考1分的原因是什么呢?”马云解释说,“1982年我第一次高考,我是考外语科,不计数学科成绩。所以进了数学考场后,我们就AB瞎填。15分钟到了,我们就走了,所以我考了1分。”
数学不好的马云,英语却特别好。“爸爸骂我,我就用英语还口,他听不懂,挺过瘾,就学上了,越学越带劲。”从13岁起,马云就骑着自行车带着老外满杭州跑。
有一天,马云在金华火车站捡到—本书,路遥的《人生》。作者在书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正是这本书改变了马云,他坚定了一个目标:“我要上大学。”
1984年马云几番辛苦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由于当年外语系本科没招满人,原本只够专科分数的马云幸运地上了本科。他的英语成绩总能排在班上前五名。学习的压力小了,马云就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去做学生会主席,广交朋友。
“我不是商人,我是企业家”
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1991年,马云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却缴掉2000元。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去了义乌,卖过小礼品、鲜花、书、衣服,还有手电筒。两年下来,马云不仅养活了翻译社,还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如今,“海博”是杭州最大的翻译社。
1995年,30岁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校长许诺他外办主任的位置。奇怪的马云脑子里想的却是“我一辈子就教给学生书面的东西吗?”立马不干。
1995年4月,马云成立中国黄页互联网公司,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第三年就赚到500万元利润。1997年,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北上建立国家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MOFTEC网站。马云称:“在这之前,我只是杭州的小商人。为国家工作,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8年底,马云离开外经贸部,一个巨大的梦想在他胸中酝酿。
马云注意到,大企业都有自己的专门信息渠道和巨额广告费,而中小企业则什么都没有,“中小企业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于是,1999年3月10日,阿里巴巴公司在马云家中创业,专为中小企业免费登信息。马云的考虑是,“亚洲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是全球最大的出口供应基地,中小型供应商密集、众多的小出口商由于渠道不畅,被大贸易公司控制,而只要这些小公司上了阿里巴巴的网站就可以被带到美洲、欧洲。”而要做到这个目标,阿里巴巴网站必须做全球性的。马云没有退路。
有人质疑“免费登信息”不是商人的做法,马云回应说,“我不是商人,我是企业家。”
“钱太多了,我不要”
1999年10月的一天,马云被安排与雅虎最大的股东、被称为网络风向标的软银老总孙正义见面。原定1个小时的讲述,马云刚讲了6分钟自己公司的目标,孙正义就从办公室那一头走过来对马云说,“我决定投资你的公司。”同年12月8日,马云获得孙正义3500万美元投资。
但几天后,马云就反悔了。“钱太多了,我不要。”马云觉得,2000万美金就够了。“只需要足够的钱,太多的钱是坏事。” 虽然几乎所有人都对马云的举动表示出诧异和不解,但孙正义却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回复马云说:“谢谢您给了我一个商业机会。我们一定会让阿里巴巴名扬世界,变成雅虎一样的网站。”
为什么到手的钱不要?马云解释说:“我在赌博,但我只赌自己有把握的事。尽管我以前控制的团队不超过60人,掌握的钱最多200万美金,但2000万美金我管得了,过多的钱就失去了价值,对企业是不利的,所以我不得不反悔。”
“我已经竭尽全力去花钱了”
尽管拥有上千万元资金,阿里巴巴却从不做大的广告推广。马云认为,“做得好让客户去说,而不是自己去说。”
阿里巴巴对员工薪酬从不按市场价格定价。几乎所有进来的员工与管理者都比在原公司时收入减少一大半。对此马云给出的解释是,“一、因为资金来自风险投资,必须节约;二、阿里巴巴不希望用唾手可得的利益吸引人才,而是要用自己的企业文化。”马云称,“我们从不主动挖别的网络公司墙角。”阿里巴巴不仅从未用高薪吸引人,而且马云还对员工说“股权那是骗人的,公司失败一分钱不值,而公司成功全在你们手上。”
阿里巴巴提倡勤俭节约,每一页打印纸都是正反两面用。马云把钱全投在客户、人才和员工培训上。巨额资金用于客户服务,往往一项就达500万元。 “我已经竭尽全力去花钱了,”马云说,“从小穷惯了,也就习惯把钱花在刀刃上。”
和许多人认为互联网是泡沫相反,马云认为互联网是一场长跑,美国在第一轮100米领先,并不意味着胜利,亚洲机会在后面。既然是长跑,就必须屏住每一口气,节省每一笔钱。阿里巴巴要做50年的打算,必须同时有兔子般的速度和乌龟般的耐心。
与金庸“相见恨晚”
马云酷爱武侠小说。他的办公室叫“光明顶”。他还有一个外号——风清扬。马云说,“我就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是个老师,跟我一样,他就是自己打拼。他武功一直是绝世的,但是他自己不出来,他教了令狐冲打天下,令狐冲成为天下第一,这个人挺低调,但我没法低调,这是责任。因为我们是从1995年走到现在,如果不把我们犯过的错误和我们真实的想法告诉别人,我有一种罪恶感。我们十多年的经验一定要跟人分享,中国要想在这个高科技上取得成功的话,必须总结前人的经验。不一定要听别人怎么成功,一定要研究别人怎么失败。”
马云坦承金庸是他的偶像。回忆起二人第一次在香港时的情景,马云说,“那天我是冲进办公室的,很激动,真的要见我偶像了,赶紧把书去拿来。然后我们公司负责公关的一个老外说,从来没见过你那么激动,听说是你的偶像,我也去看看,那个老外就跟着去了。见了金庸,说好是谈一个小时,结果我们谈了三个小时,他给我写了‘相见恨晚’四个字。我的老外朋友回来说好像都是你在讲话,感觉金庸不是你的偶像,好像你是金庸的偶像。后来我们就成了很好的朋友,我觉得挺有意思。”
对话马云:
记者:你在嘉宾留言簿上写道“心中无敌,无敌天下”,您也曾说过,“我戴着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在你看来,真的就没有敌人和对手吗?
马云:这句话(“我戴着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我要解释一下,实际上这是以前媒体在断章取义,我前前后后还说了几句话,但是他们都给删了,只把这句话留下来。我为什么说“找不到对手”呢,其实我的意思是,我把每个对手都看作是我的榜样,我总在想我要去学人家什么。对对手的尊重是无限的。只有尊重对手,才能赢得对手。
记者:你从小功课就不好,后来创办海博翻译社初期也诸多不顺,据说阿里巴巴2002年的时候全年只赚了一块钱。这么多人生的低谷,是什么支撑您一直坚持走下来?
马云:人最怕的是后悔。明明你能做到的却没有做到,那等你老了再来回想,就会很后悔。我不想让自己后悔。
记者:你的副总告诉我,阿里巴巴创业时期的员工直到今天没有一个人离开。你不靠高薪留人,却曾自信地说,“天下没有人能挖走我的团队”。是什么让你如此自信?
马云:我一直倡导一种快乐的理念,你去哪儿都能工作,但却不是在哪儿都能找到快乐。快乐是不一样的。而阿里巴巴充满了快乐。
记者: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您能总结一下您的成功之道吗?
马云:我不是成功的商人……
记者:那马云可以复制吗?
马云:当然可以复制。我曾经说过,“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
员工必须学会倒立
在节目录制过程中,陪同马云来到录制现场的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金建杭跟记者聊起了他眼中的马云以及马云倡导的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
做事要有激情和远见
“他是个有激情和远见的人”。金建杭先生如此评价马云,“因为有激情,他才能带领员工们把阿里巴巴做到现在这么好;因为有远见,他才能做好那么多开创性的工作。”同时,“他也是一个很有使命感的人。从阿里巴巴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理念就可以看出来。”
马云的亲和是跟他接触过的人对他的一致评价。曾经有一个青年员工告诉记者:“马云和所有的人都没有距离,这是让人最吃惊的。”也有新闻说,“马云每次告别时会坚持和每一个员工一一道别。每一个新来的员工,他都会主动谈心。”金建杭先生说,几年前员工少,这是可以做到的,但是现在阿里巴巴的员工已经达到7000多人,不可能再一一道别。但是马云的亲和却始终不变。“只要他有时间,就会深入到普通员工中去,跟他们聊天谈心。每年年终晚会,马云先生还会扮成维吾尔族少女与大家一起翩翩起舞。”如此快乐的工作氛围是阿里巴巴吸引人的关键。
倒立是员工的必修课
据金建杭先生介绍,先是初到淘宝网的员工都会接受两个星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规章制度、业务技能等,其中还有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倒立。“淘宝网的每一位员工都会倒立,如果不会倒立,那就不能在这儿工作。”
“如果一个特别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会倒立,那你们岂不是损失了一个人才?”面对记者的追问,金先生不容置疑地回答,“连倒立都不会,怎么能说是优秀的人才?”他进一步解释说,“即使你刚来的时候不会,但公司会对你进行培训,同事们也会帮你练习,如果这样都还做不到,那就只能对不起了。”
金先生推荐了一本叫《倒立者赢》的书。“我们之所以要这样要求员工,一是想让他们知道,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只要你去做,就可能会成功。这是对自己心理极限的挑战。同时也以此教会员工另一种看世界的方式。大家都是正着看世界,而只有倒着看世界的人才能找到赢的地方。要培训大家一种这样的思维方式。”
阿里巴巴与武侠江湖
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非常独特。除了办公室的名称以武侠小说中的地名来命名外,金先生介绍说,他们那儿还有“阿里十派”。
“阿里十派”实际上是十个类似俱乐部的员工组织,包括“乒乓球派”、“车友会”等。金先生说,“我们的球桌就办在办公室里,一到中午,大家就去练习。我们经常会组织乒乓球赛,不仅总队内部有,各分公司之间也经常组织比赛。所以,大家的热情非常高。”至于车友会,金先生说,“每到假期,大家就会约着出去自驾游。每年5月10日是阿里日,很多员工会选择在这一天举行集体婚礼。这时,车友会又会摇身一变成为婚车车队。”
“在我们公司,还有很多派别,比如‘射雕派’、‘天龙部’等,员工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愿加入。每个员工都会有一个武侠小说中的人名,大家平时都不怎么叫真名,整天‘郭靖’、‘黄蓉’、‘段誉’这样叫。”金先生说介绍说,“所以有时候,员工组织出去活动,也不是以部门或办公室为单位,而是以这些派别为单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