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观察消息,全球的游戏产业近年来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给许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中国也在这些年开始大力扶持游戏产业的发展。如果把游戏行业的发展之路比喻为一颗科技树的话,那么中国的游戏产业发展走到了哪一步呢?
说明游戏行业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一环,甚至可能扛起起一带一路战略中展示软实力的大旗。
假如有款游戏叫经济之野望,内容是站在政府角度调控经济,促进某国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线游戏行业的攻略可能是这样:
1.先把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调低,默许企业从外国引进各种文化产品。有战乱、政治动荡或自然环境恶劣的的国家玩到这里就不用往下看了,你们先做到吃饱饭。
2.利用国内广阔市场培育初级文化产业。哟,原来还有这么好的唱片 / 影视 / 动漫 / 游戏啊,国民幸福指数提高。市场规模小的国家玩到这里就不用往下玩了,你们的行业抗风险能力太弱,断奶就没法活。
3.大力推进电信行业基建,提供优质的网络(包含有线网络和移动网络)基础条件。没有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玩到这里就不用往下看了,你们先做到能生产基础电子元器件和电信设备。
4.适当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让具有创新能力的文化行业能够盈利。提高文化产品的进口门槛。国民幸福指数会降低,原来能看能玩的外国产品都不让碰了,什么鬼?但是不要紧,这都是为了星辰大海。没有实现有效中央集权和现代行政管理的国家玩到这里就不用往下看了,你们先解决政令通畅和腐败低效的问题。
5.文化从业人员培育出初代和第二代,开始脱离对国外企业的依赖,文化行业基本形成独立造血能力。教育水平没有达标的国家玩到这里就不用往下看了,你们先搞好大学教育和职业培训。
6.在平衡安全风险和确保传统金融业不受太大冲击的前提下,逐步放松对网络支付的监管。实现网络服务供给 - 网络支付 - 网络消费需求的闭环。没有点亮网络社会技能的国家玩到这里就不用往下玩了,你们先尝试下纯网络生存 48 小时的游戏,看会不会饿死。
7.在动漫、游戏领域实施宏观监管以及引导政策,减少中小企业负担,同时进一步提高进口产品引入门槛。行业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但是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多数可能都是辣鸡。但是不要紧,有娱乐总比没有娱乐强,而且依托海量市场规模,就算辣鸡都能赚得盆满钵满。国民幸福度呈现两极态势,没碰过游戏的被带入游戏坑了,直呼好爽好爽,随时随地都能撸一把。专业玩家非常无语,感觉这都是什么辣鸡。但是不要紧,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政治独立性不强的国家玩到这里就不用往下玩了,对外的强烈依赖将导致你们国门洞开无力保护稚嫩的国内游戏行业。
8.进一步加强对游戏行业的监管政策,黄赌暴等不和谐内容予以限制,在模仿、微创新的基础上开始产生较优秀作品。这意味着很多躺着赚钱的企业日子会比较难过了,但是优秀产品和人才更容易集中和脱颖而出。用户在经过长期培育之后也不再是小白,对优秀产品有了判断和筛选能力。法治环境不佳的国家玩到这里就不用往下玩了,黄赌暴游戏强烈冲击下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少有人会去努力打磨优秀游戏作品。
9.终于熬到零界点了!游戏产业总规模超过任何其他国家,世界第一成就达成!意味着世界范围内的行业资源会更加向国内集中,人才、技术、IP、传媒资源等等,在专业制作方和运营、发行商的专业协力下,精品游戏会越来越多(做十款辣鸡游戏不如做一个爆款精品),高强度竞争下新的种类和创新玩法也会越来越多,制作商更愿意花大笔投资去打磨一款精品。这时监管政策要及时调整跟上,游戏内容审核可以适当降低要求,毕竟原来监管难度下降了,由过去管无数游戏公司现在变成了以管少数巨头为主。
10.游戏和制作商形成品牌序列,在多个创新领域中分别实现突破发展,比如 VR、AR、MR 等,周边产业(动漫、影视、电玩、服装、教育、玩具)被带动。有点像航母战斗群形成战力,以游戏为核心的文化产品形成成套的传播拓展能力,向海外发行将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游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中文化输出的总要载体。如同当年我们通过好莱坞大片了解美国,通过偶像剧了解香港台湾、通过动漫了解日本,世界也通过游戏了解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
从十几年前的文化产品一穷二白什么都靠进口(除了少数集全国之力打造出来的精品影视),到初步形成完整的现代文化行业体系,再到快速发展的游戏行业成为规模世界第一,我们应当庆幸该有的天赋和该点的技能几乎一样不缺。未来可能还有一段时间的蛰伏和积累(主要是监管层的认识和用户的成熟度),但只要不走大的弯路,相信会有游戏行业成为国家名片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