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广东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暨竞赛活动,经过六天的激烈角逐后,近日落下帷幕。全省100多所高校的170多名辅导员参赛。
23日,记者在比赛现场采访了部分获奖优秀辅导员代表,对于90后大学生最容易出现的种种棘手难题,他们都有“对症良药”。
个案1
沉迷网游 常逃课挂科
小马是一名大一新生,刚入校他就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几乎每天都和室友一起彻夜打游戏,第二天无法按时起床,屡屡逃课导致多门功课亮起了红灯。
问题剖析:获得一等奖的辅导员李立指出,刚入校的大学生会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他们从中学进入大学之后,并没有及时地将个人角色转变过来,觉得自己还是一个不能完全独立的“高中生”,需要在别人的督促下才会去学习,缺乏完整的大学生涯规划。
解决办法:对于这些不爱学习的大学生,李立的解决办法是经常到宿舍走走,并发动大学生骨干力量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监督。同时,引导大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进行社会实践,不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做无益的事情上。
李立认为,适当地上网聊天打游戏,可以缓解身心的压力,但是过分沉溺其中显然是错误的行为。辅导员应提醒学生毕业时找工作可能面临的严峻形势,指导学生做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经过反思,小马主动提出调换宿舍的请求,搬到了新宿舍和三位“学霸”同住,每天和他们一起去上课和自习,周末才与网络游戏“约会”。
个案2
压力过大 患上抑郁症
小G目前在某高校就读大二,在大一时因为患上抑郁症自杀未遂。随着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她开始出现幻听和被害妄想的症状,和其他同学也处理不好关系,不得不被迫休学接受治疗。
问题剖析:李立认为,大学生是走过高考“独木桥”的佼佼者,倘若自己的成绩或是能力稍不如别人,就会感到深深的自卑感。学业负担、就业压力、恋爱受挫、家庭变故、经济原因等都有可能引发大学生的抑郁症。
解决办法:一般情况下,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内心都敏感脆弱,在意别人对他的评论。辅导员要懂得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譬如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不要随便以“贫困生”之类的字眼直接称呼,以免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精神包袱。
赵阳建议,辅导员可以尝试着让一些有心理抑郁倾向的大学生担任班干部等职务,让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觉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个案3
怀孕生子 不得不休学
某高校研一女生小L和一名男生谈恋爱,结果意外怀孕,小L要求休学,在领取结婚证后生下小孩,现在孩子半岁了,她准备继续完成学业,然后出国深造。
问题剖析:获得二等奖的辅导员郑好莉认为,虽说公民达到法定年龄就可以结婚生子,但作为在校大学生而言,完成学业、学有所成才是最重要的头等大事,大学生不应该匆忙草率地处理恋爱结婚生子的事情,而是要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解决办法:郑好莉建议,90后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作为辅导员应该理解他们的选择,而不只是简单粗暴地进行说教。但她提醒,在校女大学生如果因为恋爱而休学生子,个人需要付出的代价还是非常大的。另外,女大学生一定要注意,在作决定之前,先和家人商量沟通好未来的计划和今后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