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网游账号被运营商以开外挂为由封号
玩家花7000元买了两个网络游戏62级账号,原本打算升到64级顶级时可以高价转手,没想到中途被运营商封号,运营商表示,封号是因为玩家两个账号都开了“外挂”,玩家觉得冤枉,要求运营商现场检测自己的电脑,运营商不肯。一气之下,玩家将运营商告上了法庭。
最终,杭州西湖区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小余,28岁,德清人,和妻子在杭州做空调生意,两人都酷爱玩网络游戏。
去年8月,小余的妻子在淘宝上花7000元买了两个“神迹”网络游戏62级的账号,如果玩到顶级64级,一个账号就可以卖2万元左右,小余和妻子一有空便玩一玩,生意忙的时候,还花钱请代练(代练级,130元1个亿经验值,20个亿经验值升1级),两人还偶尔花钱买一些装备,玩了几个月,在这两个账号上砸了将近5万元。
去年12月,小余又花了近8000元买了一大堆装备,打算第二天好好玩一玩,升升级,可没想到一觉醒来,两个账号都意外被封了,还被挂在了论坛上,说自己开外挂,要封号6个月,如果提前解封,小余就要支付每个账号2000元的罚金。
小余不解,没开外挂,运营商为什么突然封号?
第二天,小余便抱着电脑找到游戏的运营商,希望能现场再测试一次,还自己一个清白,可运营商坚持认为自己的测试软件不会出错,当场拒绝了小余的要求。
小余一怒之下将运营商告上法庭,要求运营商解封两个账号并升至顶级(64级),在论坛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自己在维权时间内产生的经济损失5000元。
运营商:两个账号开过外挂
玩家要求当庭人工排查一次
庭审中,运营商拿出了一组数据解释说,小余的两个账号在某一个时间段显示异常,被认定为开外挂,而且根据游戏用户许可协议,玩家是否存在开外挂的行为,是由相关服务器通过技术手段自动记录、鉴别,经工程师认定的。玩家在注册游戏之前都会阅读并同意该协议,所以小余是在知情的情况下开外挂,封号是合情合理的。
小余有些激动:“我真的没有开外挂,可以在法官的面前当场测试。程序毕竟是死的,不能排除会出现差错的情况,运营商不能一味地相信程序,应该人工再排查一次,确保没有冤枉人。”
小余的代理律师何涛表示,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诸如玩家在玩游戏的同时使用了P2P类软件或者因某一时段某一地点的网络异常,均可能会造成网络延迟,使得出现类似外挂的异常数据,这时就需要人工再次测试确认,但运营商实在是太依赖数据了,所以才会出现今天的局面。
同时,何涛律师还提出,今年4月,也就是小余起诉之前,小余的朋友刚去注册过该网络游戏账号,当时注册信息一栏里并没有“游戏用户许可协议”这一项,法院立案之后再去看该游戏,就出现了运营商口中的许可协议,所以可以认定,该协议是运营商事后补上去的,不能作为证据。
调解中,法官说,小余的账号再过几天就解封了,其实双方还是可以好好协商的,运营商表示,公开道歉和5000元的赔偿是无稽之谈,运营商顶多做到提前解封,小余不同意。庭后,小余气愤地表示,不争馒头争口气,自己一定会坚持告下去。
由于案件复杂,法院决定择日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