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游戏政策开始放宽,并成为时下的热点新闻,在AWDC大会上,业界领袖热议中国电视游戏。春天到来了吗,沉静已久的中国电视游戏,能否就此枯木迎春?
刘景岩(小米):两年时间,中国电视全智能化
特别小的公司不适合做手游,之前有说法10万个游戏只能有4千个存活,其实真正的存活率不到千分之五。大家都来做手游,有个原因是门槛低,而电视游戏门槛较高,2012年前需要求CP才能做,但随着环境改善,现在已有不少小团队转做电视游戏。
电视的未来无外乎靠广告与游戏。预计两年时间的更新换代,中国基本所有的电视可以达到全智能化。电视游戏与端游有些类似,是在固定化的环境下进行。电视游戏屏幕大,效果好,沉浸投入度更高,非常看好前景。
丘越崑(爱贝支付):如果付费率能与手游一样火……
中国信用卡普及率不到10%,支付宝等支付产品没与电视作接口,期望未来的付费率能提升到与手游相同的级别。
汪智沛(Hihex):需要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
在全球范围来看,电视游戏规模远超端游、手游。中国电视游戏的未来肯定是光明的,但目前小黑暗,缺“愤怒的小鸟”式的爆发产品。个人预计:推动中国电视游戏进程的里程碑式的产品,不必是一个特别大投入的产品,只需要把互动性做到很棒。至于手柄?可能一直是冬天。
冯建光(有乐游戏):期待支付挷网,看好棋牌类
订单多,支付少——这是许多电视游戏遇到的共同问题,如何将电视游戏与支付产品开通?可否挷网,比如以宽带、电话形式绑定支付?
未来,电视游戏与装置会成为标配,不同年龄的人对应不同的配置,比如适合老人的、适合年轻人的,会作一个更细致的细分。摇控是切入点,特别是棋牌类游戏,因其三个特点:用户粘合度高、生命周期长、配置要求低。
王栋(腾讯互讯):呼唤业界聚合,拼杀留待后会有期
中国的电视游戏,需要风向标。我注意到最近马拉松特别火,这是社交圈的聚合效应,比如微信,可以让有相同渴望的人更容易地找到组织、个人。
对于电视游戏如何推动,其实道理是一致的,比如《我叫MT》赚了,手游就火了。业界需要开拓者,目前阶段是各商家需要一起把盘子做大为主,还不到拼杀肉搏。
Edward(Game UK):研究人群与交互,聚焦北上广深30岁玩家
中国的电视游戏政策逐渐放开,这是因为中国也需要产业战略性输出,与世界接轨。2013年销量排名第一的电视游戏GTA,在年底才发行,却创下了所有娱乐产品最短时间达到10亿美元的销量纪录。
研究人群与交互方式尤其关键:59%的英美人士玩电视主机游戏,年龄中位数是31岁,买家年龄中位数是35岁,这个人群天然具有社会地位与消费能力。正因为如此,电视游戏的市场才会如此坚挺。中国的电视游戏,不应只寄望于一两款游戏,针对30多岁受众,如何迎合,有无作调查,特别是研究本地特征与游戏的对应关系,建议重点研究好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