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小鸟》是一款风靡全球的游戏大作,其开发商Rovio公司最近状况不佳,状况连连,面对高层调换离职,业绩增长缓慢,新作平平,评论家们也不太看好等等一系列的事件,大有墙倒众人推的意思,但Rovio会就这样放弃吗?
Rovio日前宣布,现任CEO Mikael Hed将于翌年1月1日离职。说起这个Mikael Hed,平时还挺低调的,他是Rovio的前身——2003年成立的Relude的创始人之一(Niklas Hed)的堂兄,2005年Rovio成立时也是他的父亲Kaj Hed给予的第一笔投资,他本人则在2007年进入公司担任CEO。2009年愤怒的小鸟横空出世,Rovio一夜成名,这位仁兄可谓功不可没。
Pekka Rantala(左)与Mikael Hed
时过境迁,虽然擅长美术的Mikael Hed致力于将愤怒的小鸟做成一个全球性的娱乐品牌——他也确实做到了,怒鸟和小猪的美术形象深入人心,但从2009年到2013年年底,Rovio在游戏开发方面乏善可陈,期间没有实质意义上的新游戏诞生,只是不停地炒冷饭、换皮。公司主要盈利业务只依靠一款产品,这自然会影响到投资界的评价。2013年底出品,堪称新作的赛车游戏《愤怒的小鸟GO》经历了骤热骤冷,也被市场打入冷宫;面临同样问题的英国公司King在今年3月勉强上市,首日大跌,更是触目惊心。现在的Rovio,已闭口不谈上市,昔日王者只得夹起尾巴找出路,可出路在哪呢?
如果说《愤怒的小鸟GO》,《愤怒的小鸟英雄传》,还有即将问世的《愤怒的小鸟特斯拉》,是Rovio在游戏领域的奋起一搏,那么前两部作品的折戟沙场,足以让制作人心灰意冷。包括游戏部门总监Petri Jarvilathto、产品高级副总裁Kalle Kaivola在内的众多高级人才先后离职,给Rovio带来沉重打击。游戏当然还是坚持要做的,但做游戏仿佛已经难以改变什么了,2013年Rovio收入比2012年增长仅有2.5%,几乎陷于停滞,甚至引发了芬兰游戏产业内部的大讨论。穷则思变,CEO Mikael Hed的离职改任这件事,还有些别的深意可以挖掘。
据报道,Mikael Hed离职后将会加入Rovio董事会,担任Rovio动画工作室董事长——看来要专攻技术了。
而翌年即将上任CEO Pekka Rantala是个在不同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消费品的国际品牌管理经验的大咖。再结合另一条新闻看,Rovio的战略动向就很明显了。
据日本媒体报道,《愤怒的小鸟》开发商Rovio日本分公司近日宣布任命Katsumi Oikawa为新总监。Oikawa曾在三星、苹果和彪马等国际巨头企业工作,但缺乏在游戏行业的从业经验。Oikawa将带领Rovio日本分公司加大特许经营和动漫业务力度。或许这就是Rovio的出路。
Rovio市场总监Peter Vesterbacka在今年5月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愤怒的小鸟》已经远远不止是一款游戏。它是一个品牌。”
需要注意的是,Rovio的2013年财报显示,47%的Rovio营收来自消费者产品部门,折合0.9亿美元,该部门经营范围从衍生玩具、图书以及其他授权产品——其中是不包括游戏的。也就是说,在Rovio在游戏方面裹足不前之时,其品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从翌年的人事变动不难看出,未来的Rovio会将品牌作为重点,淡化自己的游戏公司属性,将自己泛娱乐经营的属性加重。游戏可能会成为维持其品牌新鲜感的要素之一。制作更多、更优秀的游戏,并以各种形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永葆自己处于流行文化的前沿,进而刺激品牌周边消费产品的销售,或许是这家公司未来将着力发展的方向。
一个游戏公司依靠品牌价值获取大量收入,这种战略变化并非无师可循。口袋妖怪品牌年收入高达15亿美元,相信Rovio公司的高管早就将之视为偶像。既然开发游戏这条路不好走,就试试自己擅长的路吧,或许能创造出不一样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