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暴雪DOTA》到《暴雪全明星》再到《风暴英雄》,在打了两场官司,换了三个名字,折腾了五六年之后,暴雪MOBA终于姗姗来迟,去年末的暴雪嘉年华上游戏正式公布并提供了试玩,近日内测开启测试客户端又遭偷跑,相信不少玩家已经尝过鲜了。晨星曾经和《风暴英雄》的主设计师有过私下交流,其表示游戏不会和《DOTA2》以及《英雄联盟》形成正面竞争,而是强调娱乐性面向休闲玩家。
还记得在RTS时代,暴雪的《星际争霸》曾经是最硬核向的RTS项目,而在MOBA时代,同出自暴雪之手的《风暴英雄》却成为来最休闲向的MOBA游戏,让人不禁感慨世事无常。暴雪是因何走上这条休闲之路的,且听晨星细细道来:
从暴雪DOTA到暴雪全明星再到风暴英雄
开创时代 经典永恒的星际争霸
在电子竞技刚刚兴起的时代里,有一个名字如雷贯耳,那就是《星际争霸》。当时,玩《红色警戒》对战的是轻度玩家,大多是两人各自采矿、造兵,然后坦克群圈起来F过去看结果,图个简单爽快;玩《帝国时代》对战的是中度玩家,后期也有较精确的城堡建造时间和资源需求计算,但对战模式单一微操要求简单,缺乏提升空间;玩《星际争霸》对战的才是最硬核的玩家,虽然朋友之间也有着占矿200人口大和航母互A的玩法,但一旦看过那些韩国星际明星们的对战录像,都不由的让普通玩家自惭形秽,也吸引着一批电竞爱好者不厌其烦的对着枯燥的Hit&Run或是Clone地图每天苦练。
不朽的电竞经典,《星际争霸:母巢之战》
转过来看结果,《星际争霸》历经十多年长盛不衰,几乎是独自撑起了电子竞技的起步时代;《帝国时代》在发行了两款续作之后销量寥寥,微软将其雪藏直到近两年才拉出来榨剩余价值;而《红色警戒》....天国的西木工作室已经看不到去年末EA放弃命令与征服新作的消息了。
电竞起步时代的韩国星际比赛,已经初具规模
这三款游戏的受欢迎程度恰好反映出当时玩家的分布情况,那时国内二线城市基本工资只有几百,在连邦配一台能装WIN95玩游戏的奔腾100或更好的机器少说也要五六千,按现在物价来算至少两万人民币,即便是经济危机之前的美帝人民,这笔钱也不是说掏就能掏得出的。以这种价格配台PC玩游戏,想不硬核都很难,加之游戏的选择较少,大多数玩家都会为一两款精品游戏投入大量时间来研究提高,越有提升空间的游戏自然越受欢迎,相对而言休闲玩家数量少得多,轻度玩家大多还停留在SFC时代,在PC游戏上并不具有值得关注的购买力,这种玩家群体分布间接促成了《星际争霸》的辉煌。
无心插柳 魔兽3与地图编辑器的故事
2002年,《魔兽争霸3:混乱之治》正式发行,随后冰封王座资料片接踵而至,承载着星际争霸辉煌的暴雪即时战略游戏新作,获得了理所当然的成功,在两年的时间内卖出了600万份,也成为刚起步不久的电子竞技产业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但即便在这耀眼的光芒之下,也掩盖着的阴影:首先,《魔兽争霸3》整体销量不如前辈,星际和资料片母巢之战到2009年卖出了1100万份,而魔兽3和冰封王座仅仅卖出了800万,即便除去销售时长的差异,两者发售时的市场规模已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意味着魔兽3的市场覆盖率对比星际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其次,《魔兽争霸3》并没有如暴雪所希望的那样“取代”《星际争霸》,两者长期处于共存乃至竞争的状态,在电子竞技的发源地韩国,星际争霸比赛的人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魔兽3之上,表面来看似乎霸着两块不小的蛋糕,但其实并不利于后续产品的市场拓展。
俗话说:有心摘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虽然《魔兽争霸3》并没有取得星际一样的辉煌,但其继承于星际争霸,并发扬光大的地图编辑器却意外的成为了全球数百万玩家痴迷的新玩具。玩家的想象力经由这个无限可能的工具创造出游戏史上属于玩家的最辉煌一页,各种类型的魔兽RPG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角色扮演、塔防、猜谜、冒险....无穷的创意经由互联网快速传播、改进乃至升华,在这个过程中凝结了无数不知名玩家的智慧结晶。在浩如烟海的魔兽RPG中,诞生了一张用四个简单的英文字母作为名字的地图,它也成为了日后一切纷争的起源,那就是---DO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