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今天很成功的企业,当初都经过九死一生,阿里今天的商业帝国,其实最有价值的是马云和他的18个联合创始人。可是,联合创始人怎么管?
经验表明,在管理员工之前,创始人们应该先在内部进行管理。在公司创立的最初时期,为数不多的创始人的内部矛盾会成为公司倒闭的根源。然而,要对创始人们进行管理并不容易。
大多数管理建议都是针对你的下属或者是上司的,这类建议很实用,但是在创立公司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其实是联合创始人的管理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可以概括为“和联合创始人搞好关系”,这么做是对的,但作用却很有限。
管理联合创始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1、首先,对于谁应该向谁汇报这件事情上没有一个很好的界定。也许联合创始人中的一人担任了 CEO 的角色,但是那并不说明他是CEO的最佳人选,或者他也同样适合负责技术,销售和产品。
2、很少有联合创始人是有管理经验的。他们都处于一个边学边做的过程中。有很多很好的管理办法是需要他们花时间不断学习探索的。
3、联合创始人总是认为他们是一个向着同一目标前进的团队,因此不需要管理。
4、初创公司充满了高压力,而高压的环境让人做出错误的决定,又容易发怒。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错误,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会被放大。
5、交流比你想象的更困难,即使只有两个人的时候。
6、以建立数亿基业的目的白手起家创业是需要极大自信的。因此创始人们一般都会有超出常人的自信心。每当获得成功或是有了报道,他们的自信心就会膨胀;而一旦遭受挫折,或是来自各界的批评,他们又会压抑自我。在这样的大起大落让他们神经紧绷,进而引起争斗。
7、不明确的责任分配会导致地盘之争,当一方觉得自己被侵犯了,就会采取事无巨细的微管理方式,捍卫自己的权力。
8、对一个人人平等的团队来说,在细节上做决策往往十分困难,尤其是出现了暴躁的分歧的时候。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会使管理联合创始人变得困难的因素。
解决问题的办法
开诚布公地交流是最简单,但是也最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氛围,还让创立者们互相更喜欢对方。对于创始人来说,仅仅同意交流,或是当问题出现了才开始交谈是不够的,他们需要定期地交换和确认在公司的近况。
在办公室以外的场景有助于进行这样的交流,尤其是雇员们都不在场的时候,这样可以使谈话进行的更流畅,同时制造一些心理上的紧张感,尤其是你们在进行一些重大决定时。我们办公室隔壁就是一个咖啡店,楼下有一个餐厅,街对面则是一个酒吧。当我和其他创始人们需要交流时,这些地方就派上了用场。
当然,我们后来也意识到,白天太频繁地消失在办公室其实并不好,这会伤害公司里其他人的感情。但是,如果你发现你和其他创始人没有这种坦白的交流,你就应该警惕了。
第一个难以启齿的对话,在创业初期,公司慢慢从一个想法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你们也许就会遇到第一个难以启齿的对话:如何划分职责,设定目标,以及根据这些目标分配任务。最终会根据个人的专长和公司整体来分配任务,有的会落在 CEO 身上,也可能在产品,工程或是销售负责人的身上,一个人可能身兼数职,但是责任是依据担任的角色划分的,而不是具体是谁。
在这个过程中,一旦人们觉得自己被剥夺了应有的决定权时就会出现争吵。的确,放弃权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为了创造一个易于管理的架构,就必须有人放弃权力。因此尽早进行角色分配的谈话,写下你的决定,并且时不时地回顾它。
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给你和其他创始人一个定位。你应该意识到,管理创始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决定谁对产品有最终话语权就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过去我单方面的改动产品时,我和另一个创始人经常进行激烈的争吵。但是当他把最终话语权给我之后,他就不再关心我对于产品的想法,我对产品决定也没有设定正确的预期。
当你和他人工作之后你就会发现管理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人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预期,知道自己会在这个过程中奋斗,会有一段时间泄气,但是最终还是会挣扎地做下去。对这种困难程度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使过程中的一切变得有意义,才可以制定出不会毁掉你公司的策略。
找一个大家都信任的导师,但是再聪明的人也不能单打独斗地想出所有策略。管理,与其说是个人的表现过程,不如说是一个可重复的证明过程。你当然可以从书本上学到这些管理知识,但是根据我的经验,更好的是找一个整个团队都信任的导师,这样不仅整个团队都可以学到相同的内容,当出现争执的时候,这个导师也可以充当仲裁者的角色。
找到一个好的导师是很有技巧性的。通过孵化器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并不是唯一途径。理想情况是找到一个经历过你将要经历的情况的人。另外,在不同的阶段,你会需要不同的指导。在你刚刚建立公司和你已经掌管几百个员工的时候,你遇到的困难是不同的,因此你需要的建议也是不同的。
即使有了这样的框架,管理联合创始人也不会变得简单,并且只会随着公司扩大和压力增大变得越来越难。出现分歧的时候,你们不仅仅会在重大决策上争吵,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也会喋喋不休,这都是正常的,公司就是在这种不断沟通和改变中前进。你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和其他创始人产生争端,而是为了让这些关系处于掌握之中。
第一件事:选择合作伙伴
创业相当于人生,我个人觉得更像女人的人生,不像男人的人生。什么意思?女人的思维是正经认真,而男人的思维是娱乐快活。比如《非诚勿扰》这种相亲节目,都是女选男,女嘉宾一见到男嘉宾就和终身大事联系起来,挑选起来特别认真,而男嘉宾总是想先牵手再说吧,该结婚就结婚,双方差异是很大的。所谓终身大事就是要求双方价值观、性格、出身、背景和身体情况各方面都撑得住“终身”这个层面。
对于创业而言,选择合作伙伴如同选择终身伴侣。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是价值观一定要一致,这和女性用终身大事思维找对象是一样的。这样你们可以同甘共苦,一直走下去,可以化解很多危机。合伙人价值观一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即使当你们分开的时候,也不影响继续做朋友。你会发现,今天凡是做得还可以的创业者,当初都有一些伙伴,这些伙伴没有变成他们发展当中的负面因素,反而是很大的帮助。
找合作伙伴时,你要有超出钱的想法,最后挣钱是最理想的,而不是一开始就完全是一个凑合的事儿。如果是你有钱、我有关系,咱俩先对付着弄了,这事儿最后都会掰。所以找合作伙伴在价值观方面需要更多的审视,更多的讨论,不完全是你有钱、我有关系、他有产品,最后凑合一块干。这样短时间可能还好,但是接下来会很麻烦。
成功的,十几个人最后做得很好。当然也有不需要伙伴,一开始就自己一个人做的。20年前我跟刘永好一块儿做生意,那时候只有非常少的人敢做生意,这些人慢慢发展成江湖大哥,他们的模式就是一个人,下面一堆职业经理人。那时候更多的是一个英雄带领一群人,现在更多是几个股东合伙做事。
在几个人合伙的时候,整个价值观体系非常分散,价值观这个事重要在哪儿?重要就在于人和人之间相同又不同,坐在一块儿聊天吃饭是相同的,一出门思考的事、做出的判断都不一样,相当于两个教徒,一个基督徒,一个穆斯林,说话彼此都知道,写字彼此都认识,但是一出门一个找上帝,一个找真主,完全不一样。
价值观的感觉是什么?离得近看不出来,离得越远差距越大。比如走过二十年后回头看,你发现穆斯林是一种人生,基督徒是一种人生,佛教徒是一种人生,无神论者是一种人生,年头越长越不一样。
另外,你经历的事越多,就会发现价值观差距是非常之大的。大家最后的开心是因为价值观的一致性,而不是赚多少钱。选创业伙伴相当于我们找一个精神上、未来发展方向上,以及生活方式上的伙伴,所以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件事:懂得控制风险
前面讲的终身大事思维也是一种控制风险的办法。你究竟是先快活后摆平,还是先安全后快活,这个很重要。
我们老开玩笑说,女性思维一定是在安全情况下去找快乐,而男人经常是冒着风险先快活再说。做企业也是这样,你究竟是图一时之快,还是在风险全部控制下享受那种小乐趣?大快活和小乐趣有很大不同,你如果追求风险控制下的小的喜悦,往往可以成功。很多工程师出身的创业者就是这样,像我们这种比较江湖的创业者就变得不那么精致,喜欢追求一时的扩张。但是工程师出身的创业者会在安全的情况下一点点做技术改进,最后导致一个大成功。
大家知道吗,超市是先开在实验室里,才开到街上。这个实验室是模拟成超市门店,比如很多洗发水品牌放在一起,找目标人群做测试,摄像机架在上面拍。实验把目标人群分成几种,有瞎逛型的,有见了就买型的,然后再根据年龄等特点进行研究。研究完后再调整货架的商品摆放,调完了再放到超市里去,每一个货架的营业额比调整前高出40%以上,这就是科学。科学变成什么?
就是小快乐,不是大快乐,所以做生意要变成在风险控制的情况下,逐步聚集小快乐,这些小胜利最后就成了大成功。QQ、微信总是不断加一个小功能,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好几亿的客户群,取得超级的成功。
人和人相处也是这样,你只追求快意恩仇,逞一时之强,有时候很容易,难的是几十年一直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去处理小问题。一些公司上市以后,钱很多,要逞强。最近尚德出了一点小状况,恐怕也是比较逞强,政府在后面加油,产业过度扩张。我现在做立体城市,确实有点逞强,但是我们知道把风险控制好,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逞强,而不是把所有家当赌在这一个事上。
第三件事:重视与伙伴的沟通
女性思维的第三阶段就是沟通和相处。沟通方式很重要,因为在生活当中相处,第一件事就是沟通,而沟通有无限多的方法。在创业过程中,买卖本身就是比较闹心的事儿,创业伙伴之间的沟通就变成了过日子,最后都是因为沟通不好出了问题。
我们一方面很需要沟通,另外一方面沟通非常困难。不是说我会说话、你会倾听就叫沟通。当你语言沟通不够的时候就可以用行为来缓解,比如两个人为一件事情争执,你出去吃饭,给他拿个盒饭打包回来,这就是行为,他感觉到你还是关心他的。创业伙伴之间的沟通,需要找到统一频道,这就是价值观。
创业的时候,你作为创业者,作为董事长或总经理,要注意这些细节。你不注意这些事儿,老用自己的方式沟通,效果未必好。沟通有很多细节和技巧,一定要特别留神,你不留神就会误判。创业就像人的一生,公司长期发展就是相处,首先审视对方,变成终身大事和伙伴;其次不能太逞一时快乐,要在安全情况下去寻求一生的幸福;最后,既然是相处,伙伴之间的沟通就非常重要,要习惯于沟通,用各种方式做到彼此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