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互联网,行或不行,争论喋喋不休。上海为什么出不了BAT?上海互联网产业集体沉沦了?在上海喝一杯创业咖啡为什么这么难?
以百亿美金的估值划一条线,过线的互联网公司有BAT、小米、36、唯品会,一家上海公司都没有。
缺了顶级互联网公司的上海,就像缺了“埃菲尔铁塔”的东方巴黎,少了时装的米兰——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时尚,而上海这个中国的潮流之都,一下子赶不上时髦了。
上海,向来以开风气之先而著称于世。1993年,中国第一条海底国际光缆从上海登陆,让中国结结实实地连接上了世界。1996年,上海热线上线时,雅虎才两岁,大多数人还不知道IE是什么,乔布斯的第一款MacOS还未发布,腾讯QQ的鼻祖ICQ同年刚刚被发明,而马云正在靠黄页网站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李彦宏则还在华尔街打工……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出席上海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时说:“上海的冲劲、闯劲不如浦东开发开放初期,想当老板的劲头弱了点。”
2015年,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提出,要将上海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时下对上海而言,互联网不仅是代表中央经济思路的大热概念,亦是推进打造科创中心的关键抓手。韩正曾多次对官员提及互联网新技术对上海的影响,其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韩正称,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深刻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很多改变和创新是颠覆性的……而且这还只是开始,更大挑战还在后面。”
当前上海互联网产业面对的是,二十载不变的雄心和互联网时代脚步放慢的困惑,《IT时报》作为一家立足上海的IT科技媒体,也许最有资格来解读上海互联网今天的现状:来看看这是怎样一个没有“二马(马云、马化腾)”的互联网世界,来阅读上海互联网人内心的困惑雄心。
◆ 在上海创业
2002 年,正在温州大学读大二的黄俊茗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之旅,创办了一家温州地区的点评网站——捷迅都市网。彼时,张涛还没有回国创办大众点评网。直到 2003年,大众点评网才在上海出现,而捷迅都市网则以30万的价格卖给了温州当地的门户网站——温州热线。在烧掉了父母给的80多万元之后,黄俊茗放弃了创业,“温州对互联网的需求和上海没法比。”(记者 王昕 郝俊慧 孙妍 章蔚玮 李 张程)